摘要: 如今,自由職業已經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O2O平臺自由職業者平均收入超過上海白領。自由職業群體的崛起,是分享經濟成長的重要土壤。
在2015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總理李克強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如今,自由職業已經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O2O平臺自由職業者平均收入超過上海白領。自由職業群體的崛起,是分享經濟成長的重要土壤。
化妝技術出神入化的女孩子要是成為一個兼職化妝師,是不是可以賺到多外快?從身邊的例子中不難發現,自由職業已經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隨便逛逛社交平臺,你就會發現頭銜里有“自由”兩個字的大有人在。人們做出從機構從業者到自由職業者的轉型這個過程,在我看來需要巨大的勇氣。而現在這種趨勢也讓我感到好奇,那些選擇從事自由職業的人都有哪些共性呢?
自由職業者都在干什么?
從在LinkedIn上有“自由職業者”這一頭銜的用戶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的結果如下圖。自由職業者分布很廣,從社交媒體到工程和程序員都有。這么廣泛的行業分布,給那些一定要在機構或者經紀公司工作的從業者提供了職業發展的新視角。
LinkedIn的自由職業者中有46%從事藝術設計相關的職業,而且他們的工作范疇不僅限于傳統的高端藝術品和圖像藝術這些領域。他們中有音樂家、插畫師以及化妝師。如果你正在考慮利用這些領域的才能成為自由職業者的話,你已經有很多同行了。
圖:領英平臺中的自由職業者行業分布
圖:藝術設計自由職業者種類
自由職業者是群什么樣的人?
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LinkedIn平臺上自由職業者的人群特質吧。數據顯示,自由職業者平均從事2.1份工作(通過LinkedIn個人檔案上沒有結束日期的工作數量來計算)。由于自由職業對時間靈活性的要求,很多人可以在從事一份全職工作的同時找一個或幾份自由職業的兼職做,甚至都這些工作都不一定要用同樣的技能、有同樣的專業水平。并且,有更多女性選擇從事自由職業,這是因為我們的數據中女性自由職業者的數量要多于男性,而LinkedIn整個平臺中男性要略多于女性。
但我們最重要的發現卻是,自由職業者同時也是LinkedIn的重度用戶。如果把來自同一行業的自由職業和非自由職業者做比較的話,自由職業者平均加入了更多的小組、有更多人脈、更多技能和好友點贊。
表:自由職業用戶是領英重度用戶
自由職業平臺的崛起
這些數據給不論是雇傭者還是從業者都有啟發意義。對于想要雇傭自由職業者的人來講,你如今可要好好利用你自己的人脈資源,從他們的簡歷和展示的技能中,你很可能就會找到你需要的人才。
對于求職者而言,無論你如今從事的行業是什么,你方方面面的技能可能都有變成一份工作的潛力。LinkedIn包括了人才、技術、知識、公司、職位等在內的數據表明:正在崛起的“分享經濟”會大大提升整體經濟的效用和就業率。2015年6月的麥肯錫報告也顯示,全世界有超過2億目前失業或就職于不需要他們本身所擁有才能的人可以從自由職業平臺上獲得更多的工時和收入。
有數據顯示,中國的O2O自由職業者平均稅前收入已達8,312元,超過了上海市白領收入(7,214元)。LinkedIn也開始介入“分享經濟”這塊蛋糕,利用本身的平臺和資源優勢,把更多自由職業者和工作機會相連。這就是于2015年10月推出的LinkedIn ProFinder做的事情,它專注于設計、寫作/編輯、會計等領域,目前只在舊金山灣區進行試點。
圖:Pro Finder目前提供的服務
目前在自由職業市場的主要“玩家”有美國的Upwork(合并后的Elance-Odesk)和澳大利亞的Freelancer.com,兩者都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并占據了先發優勢。
Freelancer.com是目前最大的自由職業眾包平臺,覆蓋247個國家,有1700萬自由職業者用戶和800多萬職位信息,整個公司的估值達28億美元。2014年,Freelancer.com的凈收入為2600萬澳元,同比增長39%。
Upwork由成立于1999年的Elance和成立于2002年的ODesk于2014年合并而成,并在2015年更名。目前,Upwork的平臺商有900萬注冊自由職業者用戶 和400萬注冊包發商,每年公布300萬職位,估值在10億美元,已融資1.688億美元。
好在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并經歷著高速成長。Upwork的Fabio Rosati曾說:“目前世界上有大約2.3億知識工作者,未來全球的自由職業市場規模將達2-3萬億美元。”
【鈦媒體作者介紹:領英,本文作者Lucy Chen.】
本文系作者 LinkedIn領英 授權鈦媒體發表,并經鈦媒體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鏈接